← Home

2021年,我们继续聊一聊“该不该过女生节”

7 March, 2021

This is one of the legacy posts


写在前面:

这篇文章是我的朋友上征给清新时报供的一篇稿,今天(2021年3月7日,女生节当天)清新时报在一个非官方、不受领导审核的后门公众号上刊发了“这篇文章”,只不过它的内容已经被修改得面目全非,远非作者原本的意思。

因此,我在征得作者的同意后,将这篇文章的原样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。转载请注明原作者。

2021年,我们继续聊一聊“该不该过女生节”

文/溘埃风余上征

​ 又是一年“三·七”将要临近的日子。近年来,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、女性权益意识的觉醒、对消费主义批判意识的出现,越来越多的女性打出“反三七,过三八”的旗帜,鼓励女性同胞拒斥女生节/女王节/女神节,而选择过“三·八”国际劳动妇女节。在笔者朋友的实际生活中,即使是平时对“反三七,过三八”并不感冒的女性,也会在“三·七”的各种广告扑面而来时,吐槽一句“整这些女神节有什么用”。但是另一方面,也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过“三·七”没有什么问题。步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,那就让我们继续来谈一谈,到底该不该过“三·七”女生节?

​ 诚恳地谈,不同的女性面对这个问题的感受确实不同。不能否认,女生节的存在确实一定程度上能带来一些满足感和仪式感。比如校园内每年都会拉起的横幅、比如班级、院系组织的大联欢、比如收到的款式多样的礼物,比如有人买早餐,有人帮忙解数学题……这样的一个节日确实在营造一种氛围,即今天是属于女孩儿的美好节日,女孩们今天是女王、是仙女,可以更有理由去做一些日常生活中不会做的活动,等等。这些的确是不少女性同学所能感触到的内容,而且有许多同学对此颇有好感。而在男生节时,这样的满足感和仪式感按理说也会转移到男性同学身上,男生们则可以是阳刚帅哥、谦谦君子……

​ 然而我们要看到,这些活动的本意或许是给女生带来满足感和仪式感,但并不是说这些活动就完全达到了这样的意思,反而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渐固化了一些不像节日那么“美好”的东西。笔者观察了两年来的女生节横幅,在这些横幅上,笔者看到的并不是想象中的对女性的理解与尊重,而依然存在着大量的性别刻板印象以及异性恋“求偶”一样的话语霸权。在不少男生的笔下,女生无外乎是“小仙女”“才女”“淑女”“女神”一类的身份,希望或祝福女生们的特质也无非“温柔”“可爱”“甜美”而已。同时,这种对女生的“称赞”“祝福”的表达,又往往以一种“情话”“情书”“告白”的形式呈现出来:“浪漫”“忠诚”“只爱你一人”“一生只有你”等等。送的小礼品也很能体现一些男生对女生的想象:便宜的可能有毛绒玩具、巧克力,昂贵的则是各种各样的化妆品。男生节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,希望男生“阳刚”“帅气”“勇武”,同样也是有意无意地加之于男性的刻板印象。

​ 不仅如此,在这种刻板印象和“求偶”的异性恋想象之外,更令我们对女生节的积极意义动摇的东西是什么呢?女生节当天,女生们可以享受鲜花、掌声与祝福,可这一天过后,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却依然要面对并未减少的歧视与障碍。对女生送上“温柔”“美丽”的祝福之后,对女性容貌、身材、穿衣打扮的品头论足、指指点点与肆无忌惮的body shame仍然无处不在;这一天的“守护”之后,没有改变的是依然存在的校园、职场性骚扰、职场暴力与家庭暴力;收到了精美的化妆品作为礼物,但容貌焦虑一点都没有减少……当女性仍然在生活中感受到来自现实的系统性歧视和暴力的时候,女生节的浪漫想象和无上地位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。退一步说,即使女生节的横幅、礼物、活动中没有这么多的刻板印象和冒犯,男生们把女生节组织得越华丽、越完美,社会现实就越冰冷、越残酷。

对于不少男性而言,这样的指责可能让他们感到委屈和不公。笔者想指出的是,尽管在女生节里,男生可能付出了比平时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去逗女生开心,去宠女生,劳心劳力地完成一个仪式感的东西,但是在日常生活中,部分男性却依然在无所作为中维护着对女性并不友好的社会现实。对于那些可以做的无数的并不需要费什么心思的对女性的尊重、反歧视的行为,真正去做的男生也并没有多少。况且即使是这些麻烦的仪式感的东西,也往往是居高临下地表达对女生的“宠爱”“忠诚”“保护”,女性是弱势的,是需要关照的……而这些东西恰恰是旧的二元性别分工规训的产物,同时又加剧了不平等的社会现实。实际上,男性可以为女性做的事情并没有那么麻烦,并不需要男性付出多大的牺牲(以至于每年都有人吐槽给女生买礼物有多困难),并不需要去“宠”“买早餐”“解数学题”,而可能只是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少开一个荤段子,在饭桌上面对其他男性对女性肆意的玩笑表达自己的反感,不对女生的外貌评头论足,等等。这些都是并不需要付出过高的成本和代价,也不需要刻意的准备和排练就能做到的事情,并不会让人感到困难和迷茫。

另外要指出的是,即使设立一个看似“女性操办”的男生节,我们也不禁有这样的疑问:在两个节日之间两性互相“交换礼物、祝福”的“等价交换”的过程中,真的就维护了两性平等吗?反而是在3月7日这一天,女孩被捧上了天,变成了仙女、女王,但之后的日子里却依然遭受着不公正对待,甚至还要单独拿出来一天去“宠”男性,不是更令人感到不适吗?如果真的一定要同时设立男生节和女生节,那么它们存在的意义应该是促进两性相互理解、尊重、包容、消除刻板印象、超越性别规范的鸿沟,而不是在两个日子里把双方各自捧上天,之后生活依旧,女性依然面对挑战,男性依然视若无睹,甚至有的人还要骂上两句“女拳”。

说到底,无论是“三·七”还是“三·八”,必不可少的内核应当是“女性为自己过节”,发出自己的声音,选择自己的未来,而不是由女性之外的什么去决定或者指导。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仍然倡导要过妇女节——作为20世纪国际劳动女性解放运动的纪念日,妇女节从它诞生的一开始就是带有强烈的女性主体性。妇女节是真正属于广大为了自己的权利、社会地位而战斗的女性的节日,是劳动妇女为自己赋权的节日。在妇女节的历史上,没有男性主动的“施舍”与“恩赐”亦或是“宠爱”与“关怀”,而有着的是无数女性主义前辈们的斗争与战斗。今天世界上的妇女能享受到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,虽然还没有达到真正的两性平等,与性别歧视和性别规范的斗争还远没有结束,但是也比一百、两百年前的妇女要多得多,而这些正是女性为自己争取而来的真切的权利,并且女性还要继续战斗下去。

篇幅有限,文已至此,读者对于“该不该过三·七”的问题,心中或许有着模糊的认识或者明确的答案,或者也可能认为这篇文章的观点不值一提。但无论如何,值此国际劳动妇女节之际,请允许笔者祝每一位清华园内的女性、世界上的每一位女性节日快乐!

JS
Arrow Up